为了引导学生从多维度认识自我、悦纳自我,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丰富性和趣味性,并进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。4月17日上午,在北校区敦品楼一楼会议室,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织心理教研室教师开展“大学生自我意识”专题研讨会。全体心理教研室教师参会,共同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出谋划策。
会议现场
本次会议采用心理团辅课的形式,李志华老师担当团辅带领者的角色,通过沉浸式体验引导与会教师开启自我探索之旅。本次模拟课程中,李老师以“斯芬克斯之谜”为引,借助古希腊神话故事启迪自我认知。并在通过团体契约建立安全场域后,李老师循序渐进开展了四个特色心理活动,让与会教师在互动中实现自我觉察与成长。
活动一为自我映像,即引导参与者在纸上描绘‘我的兴趣爱好’‘我是一个怎样的人’等自我认知内容,进行深度自我剖析,助力明确个人特质与发展方向。活动二为他人眼中的我,即邀请同伴互评,通过对比自我认知与他人评价,帮助参与者建立更全面、客观的自我觉察,促进个人成长。
活动三为绘制我的生命线,即引导参与者梳理人生重要节点,从过去的高光时刻到未来的无限可能,在回顾与展望中汲取成长力量?;疃奈松逖?,即通过精心设计的取舍练习,帮助参与者在选择与割舍间,清晰辨识生命中最珍贵的部分,从而深化自我价值观认知。
团辅活动环节
在活动尾声,李志华老师巧妙运用心理学中的"罗森塔尔效应",让参与者亲身体验积极期待带来的改变力量。这一环节生动启示教师们:当教育者以真诚的关爱和赞美对待学生时,就能更好帮助学生突破自我设限,建立积极心态,实现全面成长。
与会教师讨论
在研讨环节中,与会教师高度评价本次心理模拟课程的教学效果,认为李老师设计的活动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知、促进心理成长。同时,教师们建议在具体实施时,应根据不同班级特点灵活调整互动方式,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、真正受益。
未来,心理中心将稳步深化“心理育人”工作,常态化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教研专题会议,为“丰盈生命,完善人格”的育人目标筑牢支撑体系。(图文/学生处杜奕静、曾汉霆、葛伟荃)